酶聯生物為您講解細胞培養的小知識
細胞培養技術的發現,使得很多研究不必局限于在動物體內進行,試驗環境更為簡單,目的更為明確,如:細胞內活動的基礎研究;細胞與細胞相互作用;細胞與環境間的相互作用;遺傳學與細胞轉化;細胞產物和分泌等等。細胞培養技術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由醫學研究的需求而促進的,如:抗病毒疫苗的研究,腫瘤發生及治療的研究;基因重組技術;單克隆抗體技術;組織工程;染色體分析等體外檢測技術,以及體外輔助生殖技術。
細胞在已知的理化環境的調控下生長,并在已知成分的營養物質中傳代,使得人們對于細胞增殖和調控更加容易,但是同時細胞培養必須在嚴格的無菌條件下進行,且利用細胞進行生產的投入也更高,如何能在細胞培養的整個階段盡量降低環境風險,通過規范的實驗操作提高細胞的存活率以及一致性,將從
細胞培養的幾個關鍵階段為廣大的實驗工作者提供具體的操作注意事項解析并提出對應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細胞狀態較為敏感,應盡量減少細胞的應激因素。
細胞復蘇
對細胞懸液進行離心:是為了增加細胞濃度或洗除有關試劑(如DMSO),離心力達到80-100 x g即可,可調速度非常重要,離心力過高會造成細胞受損。
用移液器移取培養液或者細胞懸液:以更好控制加樣速度、準確度和重復性。如果只是短時間的細胞培養,污染問題或許不會很明顯,但是大多時候我們在細胞培養的前期,目的是為了穩定的長期的培養傳代,必須要考慮防止微生物污染和交叉污染。
細胞培養和傳代
在細胞培養過程中,除了細胞本身的生長特性,環境也會影響細胞的狀態。
1:細胞生長的附著物或支持物性質(如:細胞培養瓶/板或細胞培養載體);
2:細胞培養基的理化性質和成分;
3:氣相成分;
4:培養溫度等。合適的培養環境才可以使細胞表現出特定的功能。
無論是原代培養還是細胞系的傳代培養,都要定期更換培養基。而傳代培養過程中,細胞通常遵循一種標準的方式生長:接種后經過一段潛伏期進入指數生長期,即對數期,在這一階段細胞的生長狀態最好。此后細胞密度將逐漸增加到鋪滿整個細胞培養板/皿/瓶有效基質,當細胞濃度超出培養基的能力時,細胞生長速度將大大減慢,這時可以選擇更換培養液或進行分瓶培養,也就是傳代。懸浮細胞培養由于機械力保持細胞在懸浮狀態,培養和傳代過程也不需要胰蛋白酶消化,但是無論哪種情況,都有相似的生長周期。
細胞凍存
越來越多細胞培養物用于藥物的研發和生產,建立開發的細胞系眾多,每一個細胞系都是獨特的,必須通過保存細胞系來保證后續研究和生產的需要。
為使細胞在復蘇時存活率最高,除了復蘇條件的控制和操作的規范,最佳的凍存條件和細胞狀態也非常重要。
最佳的冷凍條件可以最大化降低細胞內晶體形成,減少細胞內誰凝固所形成的高濃度溶質對細胞造成的低溫損傷,通常要經過緩慢冷凍,同時用親水的低溫保護劑排除水分,并在盡可能低的溫度下保存細胞,降低高濃度鹽對冰中蛋白質變性的影響。最終可以通過快速復蘇減少細胞內晶體的形成以及細胞內殘余冰晶溶解時對細胞的損傷,實現細胞活性和狀態的最佳保持。